佛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现代著作 >

瑜伽师地论-南怀谨(96)

(袁太老师:)你先看,我叫你了解一下,这个人将来非成道不可。 我说:怎么说? (袁太老师:)你等一下看,他走路啊,那个走姿啊真叫做行云流水

(袁太老师:)“你先看,我叫你了解一下,这个人将来非成道不可。”
我说:“怎么说?”
(袁太老师:)“你等一下看,他走路啊,那个走姿啊真叫做行云流水啊。那个步履啊是蜻蜓点水,但是步步很踏实的。”
若是看到有人走路如风把他飘过去一样,这样的人是会短命的,脚跟不落地。但是,他是脚跟落地的。
我说:“哎呀,这样啊,有这样的人?”
(袁太老师:)“有啊,下午你不说话,你看,看了后我给你介绍,让他知道你。”
“好啊。”我下午就坐在那里等,结果来了,是不同,别有风韵,骨骼轻灵。他在峨眉山跟赵**学拳,又学密宗,又修道。他们师兄弟四人,还有一个女师兄,五个人在山上没有事,跟猴子们两个玩的,在树上跟猴子比赛,看哪个爬得快,轻功就修到这个程度。赵**后来学密宗,是满清时代最后的一位镖师、武侠。他住在峨眉山那个万丈悬崖上,没有路通上去,他们几个师兄弟就是蹦上蹦下,就上去了。经常跟猴子在一起玩,猴子跟他们是朋友。所以,他的武功练到那个轻灵啊。。后来我跟袁先生讲:“现在读书读懂了一件事:骨骼珊然。”那个骨骼之轻灵啊,没得话讲。你看许多人走路啊笨笨地,那个水泥地都给他“墩啊墩啊”地响,粗笨,一身都是业力,轻安是重要。

“云何减相?谓轻安定,退减陕小,所思惟相。”轻安并不是究竟啊,修定初得轻安,轻安会减退的,不用功就会减退;或者饮食调节的不好;或者不晓得调整四大地水火风;或者是心散乱了;或者是心起烦恼了,起妄想了,轻安立刻退去。这是靠不住的,不是究竟定相。

“云何方便相?谓二道相。或趣倍增广大,或趣退减陕小故。”“二道”即大乘上道,小乘声闻。

“云何引发相?谓能引发略诸广博文句义道,若无诤无碍妙愿智等,若依三摩地,诸余力无畏等最胜功德,及能通达甚深句义微妙智慧,如是等相。”怎么叫“引发相”呢?修定的心理,三十二相讲完了。就是说真得了定,一切学问智慧都懂,佛经统统懂。“谓能引发略诸广博文句义道,”就是这个道理,可以得无诤三昧,一切无障碍的智慧。一切愿力也发起,一切智慧也发起,然后依照这个引发定的定境界,“诸余力”,其它的力量,力大波罗密,乃至那个武功,一样也都到了。要用武功,一个指头就可以变成大力金刚。“无畏等”(布施?)法,做到了“最胜功德”,都是从定发的。“及能通达甚深句义微妙智慧,如是等相”统统具足。

“复次,如是诸相,即前根本四相所摄。谓所缘相,具摄一切,因缘相亦尔。前与后为因缘故,为令后后得明净故。”总而言之,三十二个入定的心相就是前面所讲的“根本四相所摄”,所包含。分析起来那么多,归纳起来是“四相”,“四相”再归纳起来就是一念,一念再归纳起来就是空。总而言之,就是“所缘相”,有分别影像所缘,“具摄一切”,包括了一切。“因缘相”也是这个道理。“前与后为因缘故”,前后互相为因果,前面动一个善念,为善最乐,你心中无烦恼,无妄想,动一个善念心(就)更和平,你上坐就安详,就容易得定。你若有烦恼妄想,前后互相为因果,“为令后后得明净。”前念是善,后念就容易清净;前面是烦恼,后面就容易染污,这就是简单一念之间的三世轮回因果。

“正方便相一切种别皆因缘相,如正方便,邪方便亦尔。”外道法、魔道法它念念做坏事啊,它念念那个坏的功力就成就。

“一是白品相,第二黑品相。”“白品相”是善法,“黑品相”是恶法。

“诸染污相,唯应远离。”学佛修道的人,一切恶业,染污心里烦恼等等妄念都应该“远离”。

“所余诸相,唯应修习。”善法品好好去修持。

“于彼彼时应修习故。”对于出家修行的比丘(来说),修声闻道的时候,在任何、任何、任何的时间都应该这样修持。

南师讲《瑜伽师地论》(29-15A)


“瑜伽师地论卷十二
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
复次。云何修习所缘诸相作意。谓即于彼彼诸相。作意思惟。以思惟故。能作四事。谓即修习如是作意。又能远彼所治烦恼。又能练此作意及余。令后所生转更明盛。又即修习此作意时。厌坏所缘。舍诸烦恼。任持断灭。令诸烦恼远离相续。是故修习如是所缘诸相作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