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现代著作 >

瑜伽师地论-南怀谨(95)

谓由因缘所缘应修习相故,入三摩地,或复已得而现在前。怎么叫入定相?(由于)因缘法,各种因缘凑合(而入定)。你说:那要财、法、侣、地,这些

“谓由因缘所缘应修习相故,入三摩地,或复已得而现在前。”怎么叫“入定相”?(由于)因缘法,各种因缘凑合(而入定)。你说:“那要财、法、侣、地,这些啊?”不是这个因缘,(是)你自己的生理调顺了,四大今天无病,无痛,心静,心路的历程,就是心走的这条大路,或者再用一个名词:心心随到(?),走对了,撞进去了(入定了)。刚刚碰到身体正常,身心两个因缘一凑合,我称之为瞎猫撞到死老鼠,因缘凑合了,所缘的境界一下刚好:“诶,我本来要观明点,观不起来,偏偏想起张同学开了一家店,晃了一下,光明又来了,定住了。”——瞎猫撞到死老鼠。“因缘所缘应修习”,正是我要进入的境界,到达了。

所以,一般人认为入定是有个东西进入,像灌香肠一样进去(那不对),入定是说你要的(处境?)。比如我要入光明定,结果我身心一片光明(就)到了,就进入这个状况了,就叫做“入”。比如我们现在要上课,有个人希望进来听《瑜伽师地论》,门给他打开,因缘凑合:“请进。”“有没有位置?”“有位置坐。”坐下来后听得很入港,这就是因缘所缘,他要求听《瑜伽师地论》,现在因缘跟所缘凑合了:“啊,这个道理对!”他入了听《瑜伽师地论》的定,就是这个道理。

认为入定就是进去后什么都不知道了,不知道不就变猪了吗,那何必入定呢?定者就是定啊。所以大家学佛很笨,像我们当年学入定,(先)翻翻经典(看)什么是入定,四禅八定讲了半天都没有入定。我是怎么理解的呢?我读佛经是在哪里读啊?我就站在那里看小孩子玩陀螺,绳子一打,那个陀螺“嗡嗡”一转,它就定在中心了,看起来不动了——哦,入定!动不动呢,动得太快了,所以不动;不动吗,在动,它在中心点立住了,此所谓定住了,定在中心。等转不动时,(陀螺)倒下来就是昏沉了;摇摇摆摆的时候,那个陀螺就是散乱了,懂了吧?你们靠佛经才懂道啊,哎呀,太笨了。入定相就是入那个中心点进去,插头插对了。你今天上坐觉得身体很舒服,两腿一盘,眼睛闭也好,不闭也好,哎,已经很安祥了,你所求的这个安详就是入定相。(但是,)你们的安详境界来了(不就此定住,反而):“我要入定,怎么想法入定呢?哎呀,我入了好几天还不入定。。。”你在那里害入定的相思病,怎么能入定呢?你说我说得对不对?不相信就问他老人家(佛),说错了,他会打我;说对了,请他下来,我要上去坐了(众笑)。所以,进“入三摩地”静修,“或复已得而现在前。”就是你真正经历的那个定境界随时可以在前面,站着也好,坐着也好,随时到达这个我所要的境界。

“云何住定相?”入定是初步入门啊,入了定要定住了,就叫“住定”。

“谓即于彼诸相,善巧而取。由善取故,随其所欲,于定安住。又于此定得不退法。”我要的这个境界,上坐也好,站着也好,心境一宁静,一回来就进入这个境界。“善取”,即随时随地可以进入这个境界,这就叫做“住定”。

“云何出定相?谓分别体所不摄,不定地相。”出定就出定,我不想住在这个境界了,也不是你的分别心所能达到的,不包含分别心。“不定地相”就是散开了,这个就叫“出定”,我不在这个境界里了。比如我今天进入这个讲堂来上课,上课就是上课,完了就走了嘛,我就不在你这个境界了,就是“出定相”。

“云何增相?”我们知道了入定、住定、出定的这个理论。(然后,)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定力增加呢?

“谓轻安定,倍增广大,所思惟相。”那身心非要得轻安(不可,否则)不能入定,也不能住定。轻安的相反就是粗重,我们凡夫一切众生心也粗,身体也粗,骨头也粗。所以“相法”上讲:这个人的身体轻盈,步履轻盈。。我从前跟我的袁(焕仙)老师在一起的时候,先生跟我说:“怀瑾啊,你过来,我告诉你:今天下午有一个人来,你注意。”
我说:“什么人啊?”
(袁太老师:)“姓肖的,叫肖**。
“干嘛的?”
(袁太老师:)“你不晓得,他医道很高明,武功也很高的,你不是喜欢武功嘛?”
我说:“我现在对武功高的没有兴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