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现代著作 >

瑜伽师地论-南怀谨(132)

你们将十二因缘看的那么简单,是因为你们真的没有用功啊。你先把它画成圆图看,一个个写出来,其关系我过去上课时都给你们严重地讲过:关于物理世

你们将十二因缘看的那么简单,是因为你们真的没有用功啊。你先把它画成圆图看,一个个写出来,其关系我过去上课时都给你们严重地讲过:关于物理世界的,关于心理精神世界的,关于三世因果的,一切都在内;而修声闻道、小乘道,是必然要先了(十二因缘)的,了无明。。你看《心经》里面都提到:“照见五蕴皆空”以后,“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”,这两句话就是十二因缘。从无明开始,要了无明,无明缘行、行缘识、。。。生缘老死,一个个轮回,你要了生死,最初先要了无明,“无明”就不起“行”了。你们的念头为什么起来,没有想的事情,打坐起来就想到,这是“行”来的,突然来的,“行”就是一股力量,转动来的。“行”怎么转动呢?后面还有个动力——从无明来。无明又从哪里来的?必须把那里的电源切断,你要找啊,对不对?你们都以为自己很高明,所以我经常骂你们,昨天诵戒时我骂你们“一无是处”。今天我给你们证明,(骂的)对吧?连最基本的都一无是处!十二因缘是个心路的历程啊。你看佛经上多少次讲到因十二因缘而证罗汉果的,你以为他们只是背会十二因缘的名称就能证罗汉果?他们是把心路的历程倒转去找。

现在,我们这个阶段是“有”,“有”的前面是什么?(答:取)你在取不在取啊?(答:是)对啊,我们现在坐在这里,把四大身体抓得牢牢的,这个就是取啊,取的前面是什么?(答:爱)你爱不爱?你说:“我没有爱。”你才爱自己呢,爱得要死,又怕生命早死了,打坐时碰了你的座垫都不高兴,碰你的身体更不行,侵犯你的时间更不对了,都是爱啊。一路一路向前面追,所以你逆转来追,你就找出东西来了,研究的东西就来了,你们哪里用过功?哎呀,算了,不要说我又在骂人。

“于彼诸取蕴灭”,“取蕴”是在十二因缘的中间。我们人都在取,取就是执着,就是抓啊:我们取自己的身体,取名,取利,就是争取嘛,人生本来就是争取嘛。一个普通的人争取是正常的,还说这个人好啊,很努力,很上进,很能够进取,都是鼓励,好的名词。但以修道来讲,这个取(要)回转来,一切“取”都不是的,尤其是对自己内在的一切“取”。因为有“取”心,故情、爱、欲一样都放不了。有取故有受,我拿到东西就舒服,拿不到就悲哀,心理感受不同,所以受与取都是连着的。所以,这里讲的“无相”三昧,是要先把“取蕴灭”了,受阴(就)没有了,那么“思维寂静”。。这个字有点问题,不要动它,要对比一下别的大藏经典,可能是“极静”,“思维极静”,当然,这个“寂”也讲得通了。就是说:这个时候要完全放下,等于你打坐,这个时候打坐放下,等于是你学禅的初步,也等于是学密宗的初步,学密宗大手印等等的初步,“心住一缘”,两个腿一盘一坐,什么都不管。这个“缘”不要缘一个光明点,也不要缘呼吸,什么都不缘,“心住一缘”。住什么缘呢?佛经说“无相心”,住在无相。什么叫“无相”?“不低不昂”。

“云何名为不低不昂?”此心即不求空,念头不想空掉,也不要妄念起来,若起来也不怕,来了不欢迎,走了不欢送,这个念头自然过来过去同你不相干。然后在那里“不低不昂”,一杆秤一样平等地摆在那里,也不这一头翘起来——空了,就是这一头翘起来了;有嘛,就是那一头翘起来了,始终此心是平的。这个心境啊,使它像一塘清水,水波不兴,水上的波纹都不动。但是波纹动了有没有关系呢?没有关系,思想念头动了,它是空的嘛,它又不防碍你,知道(而已)。思想念头在《楞严经》里是比喻为客人嘛,客人进来了,你不理他,他自然走了,你主人坐在那里就是寂然不动,这是无相心的三摩地。“不低不昂,乃至广说。”“广说”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做到这样。但是,你不要认为这个就是定哦,这不过是各种三摩中的一种“无相三昧”而已。而已就是而已,没有什么了不起,把而“已”当成了不起,你就变成而己(ji)了,自己的“己”了,哈。

“违顺二相不相应故。”“违相”,即烦恼来,妄念起来是违相;“顺相”,就是心境做到了坦然很空,也无烦恼,也无妄念。任何一个境界,任何一点你抓住了都不对。就是,空也不取,有也不取,平静也不住,“违顺二相不相应”。空跟有与我都没有关系,就那么下去,“无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