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现代著作 >

瑜伽师地论-南怀谨(53)

不善所引忧。这个就不要讲,相反的就懂了,对不对?不要举例子了,这个大家都有经验。 不善所引舍。这要给你们讲了,恶法所引的不善。比如你碰到

“不善所引忧。”这个就不要讲,相反的就懂了,对不对?不要举例子了,这个大家都有经验。

“不善所引舍。”这要给你们讲了,恶法所引的不善。比如你碰到万事不如意,只好看开了:“哎呀,我看空了。”你不是看空了,是“不善所引舍”,只好丢下。结果给你得意了:“你会丢下吗?你会看空吗?你会把头发去剃掉吗?”嗨,奇怪了。是真话哦,这是“不善所引舍”。这些五法,都是属于世间的,严格讲是非善的。但是,严格讲在欲界中也是普通的心理行为。这还是讲原则,如果是真学心理学的,拿到佛法这五点,发挥起来,找许多资料,可以写一部专著,又是一百万字。

这些心理状况,要到初禅定才能断除。所以你们听了这个话,然后有了行为,就跟我说:“老师,你原谅我嘛,我没有得初静虑嘛。”所以我就不会骂你了。那不得初定的人呢,当然了,都是在这五法里头转。所以,你要深入地了解,自己观察自己的心理行为,这些也是戒。但是戒律是压制性的,不是纠正,非要得初禅定,这个心理行为才能转得过来。

“由于五法修习中圆满。”还有“五法”。因为得初禅定了,得定了,所以,(有)圆满的人生。

“谓欢喜,安乐。”欢喜是心理的,安乐是身体生理的。所以我们大家做人活着,你们自己想想看,每天心里欢喜吗?不欢喜。对不对?身体安乐吗?不安乐。对不对?要想得身心安乐,除非得定。这个得定怎么得?修习圆满,要修定来,修来的,修行修来的。

“及三摩地。”以及三昧境界,这是五法。欢、喜、安、乐、三摩地。你若没有学过会计(玩笑)就搞错了,认为只讲了两句嘛,五法在哪里?

“欲所引喜者,于妙五欲。”怎么叫“欲所引喜”呢?人在世界上,“妙的五欲”,即色声香味触五欲。

“若初得时,若已证得,正受用时,或见或闻,或曾领受,由此诸缘,忆念欢喜。”你修定要注意,你们打坐修定的时候,会碰到欲所引喜,普通叫做魔障,入魔了,武侠小说就说是走火入魔了。有本小说是写道家的,《绿野仙踪》,你们看过没有?讲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。去求仙,学神仙,快要成仙时,师父拿境界试验他,结果入魔障了,要注意这个事啊。所以在入定的境界中,欲所引喜,就是说你阿赖耶识在心里面要爆发了。所以说你们打坐有几天好,“老师啊,我今天坐的很好啊。”你不要说,我已经知道你下一句了“明天就糟的很。”在当你要证到一个境界,你阿赖耶识的习气里头,它自己本身会变成魔障诱惑你。“于妙五欲,若初得时”刚刚要得到定,刚刚在定境中,正在定境中,忽然看见、听见一个境界,忽然呢:“哎呀,这下定的好舒服。好像妈妈小时候抱我一样舒服。”完了。“或曾领受”经验过,“由此诸缘,忆念欢喜。”然后越想越欢喜。本来在定,结果走入魔境界中去了。

“欲所引忧者,于妙五欲,若求不遂,若已受用更不复得。或得已便失,由此诸缘多生恼。”不打坐还好,一打坐起来:“想当年。。。”引起许多烦恼忧烦。想爸爸,想妈妈,想小的时候:“哎,我当年要是跟他结婚了,我现在也不用在这里打坐了。”越想越苦恼,然后就坐不住了。都是在你快要入定的这个阶段,马上就来,那是魔障。哪个魔你呢?不是撒旦,也不是坏蛋,是你自心魔自心,阿赖耶识种性所引发的。其实你要懂了,做人的世间法也一样。一个做事业的人,事业快要成功到手的时候,魔障就来了,就是最后一分钟,忍得过去,你就成功,忍不过,你就失败了,就有这样严重。所以世法佛法是一样的。因为你们没有做过事业,你们做过什么事业?噢,那位董事长现在是正在做事业,但是他现在还没有到大成功。你要注意,一个事业快要成功的那一刹那之间,跟学佛是一样的,那个相反的魔障境界就要来了。你要看得清楚,大智慧,认得清,咔嗒一个就过去了,不然就全垮了,退下了。等于你打球、开车、跑步,最后一秒钟过去就过去了,失败就失败了,那么前功尽弃。学佛也是如此,真难。所以不是理论,你们搞了半天,光在那里搞佛学,搞了半天有什么用!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。

“不善所引喜者。”是什么呢?你看《瑜伽师地论》弥勒菩萨给你说的多详细啊,每个心理,每个修行行为,一点一点的,真是菩萨啊,无比的慈悲。怕后世人有一点不清楚,都给你讲清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