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现代著作 >

瑜伽师地论-南怀谨(133)

又二因缘入无相定。入无相定蛮舒服的哦,很容易进来的。 一不思惟一切相故,二正思惟无相界故。要想修到无相定的境界,有两个方法,两个门路,第

“又二因缘入无相定。”入无相定蛮舒服的哦,很容易进来的。

“一不思惟一切相故,二正思惟无相界故。”要想修到无相定的境界,有两个方法,两个门路,第一个是“不思维一切相”,“相”就是一切境界,一切境界都不要,乃至光也不要,佛菩萨也不做,什么都不要;但是不要落在昏沉啊,昏沉就不是了,只是无相,不可以昏沉。第二个法门,可以用“思维”,思维什么?“无相界”,思维做到无相,“不低不昂”。

“由不思惟一切相故,于彼诸相不厌不坏。惟不加行作意思惟,故名不低;于无相界正思惟故,于彼无相不坚执著,故名不昂。”“不思惟一切相故”的第一点,由于不想“一切相故”,一切境界不求,坐起来定着就是定着,“于彼诸相不厌不坏”,若眼睛张开看到外面的窗子啊,看到前面的人,人就人,我也不叫你站开,若:“噢,我要打坐了,你不要吵我。”这就着相了。有个人相在这里,我管你是个人也好,阿猫也好,阿狗也好,阿婆也好,阿公也好,我反正把你这个相不管了;你也看到他,不是没有,“无相”不是没有,你说:“我还看得到啊!(不对吧?)”你当然看到啊,但是你心里没有事啊:我管你男的女的、老的少的、阿猫阿狗,阿公阿婆啊,乃至佛也好魔也好,菩萨来也好——我(都)无相,看到等于不见,这个样子即一切无相。“不厌”,即我不讨厌。比如,我正要打坐,你站在我前面:“我火大了!”如此就内外相皆着(相)了,(要)一切无相。所以,若真做到无相境界,你说哪里不可以修道啊?一定要在茅棚里才是道啊?你若能够做到无相境界,我买张票,请你到跳舞厅去:“今天晚上都是我买单!”你到那里“无相”啊,非常舒服,音乐也好,看到人在那里跳起来也好,舞起来也好,很舒服,那里(就)是“舒服极乐世界”。看这一切众生,一切华尔兹也好,兹尔华也好,(皆是)一切菩萨在念佛念法念僧,你就会到达这个境界,(这样你)哪里都可以去;没有这个境界啊,你佛堂里都不能去,进佛堂就着相。你看那些阿公阿婆拜佛烧香,那一幅着相的样子:花两毛钱买一只香,要求发一千万的大财,那种贪心的样子。。。对不对?三根香蕉拜三拜,然后要(求)儿子好,孙子好,丈夫好,要发财,功名富贵通通要,最后还把三根香蕉包回去,跟孙子两慢慢分着吃。哈,这种心理能学佛啊?还是能做什么?

“不厌”,即对一切境物、好坏、环境没有厌恶,也不讨厌任何一个人,也不讨厌任何一个清净与不清净。“不坏”,怎么叫不坏呢?所谓“无相”,即“不坏”一切相而无相。山还是山,水还是水,不过山水同你不相干。比如唐人的两句诗“相看两不厌,唯有敬亭山。”他着相不着啊?对,着相。他只是“相看两不厌”而已,他在着“山”相。陶渊明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着相不着相啊?着相。可能是那几天陶渊明生了眼角膜炎的病,眼睛斜着来看,因为采菊东篱下在这边,怎么能“悠然见南山”呢?看到那一边了?他眼睛不是斜的吗?(同学:南山也许就是山之南,是终南山也未可知。)噢,这样啊,他在东篱下就看到了啊?哈,是有人同你一样这样解释的,可是陶渊明当时的环境不在终南山,哈,他在江西啊,终南山在陕西啊。(同学:。。。)可以那样解释,若你到江西陶渊明的家乡,他住在山之南,“悠然见北山”可以,哈。。。

南师讲《瑜伽师地论》(39-20A)


“此三摩地略有二种。一者方便。二方便果。言方便者。数数策励。思择安立。于彼诸相。未能解脱。由随相识。于时时中。扰乱心故。彼复数数自策自励。思择安立。方能取果。解脱随相。于此解脱又解脱。故不自策励思择而住。是故名为极善解脱。若数策励。思择安立。方得住者。虽名解脱。非善解脱。又晓了果。晓了功德者。谓烦恼断究竟故。现法乐住究竟故。又复灭道俱应晓了。即此二种。随其次第。名晓了果晓了功德。又谛现观阿罗汉果。俱应晓了。于见道位中。名晓了果。于阿罗汉果。名晓了功德。若于此处无有彼物。由此道理观之为空。故名空性。即所观空。无可希愿。故名无愿。观此远离一切行相故名无相。何故此中先说空性。余处宣说无常故苦。苦故无我。后方说空。谓若无无我。无常苦观终不清净。要先安住无我之想。从此无间方得无愿。是故经言。诸无常想。依无我想。而得安住。乃至广说。彼于无常。观无我已。不生希愿。唯愿无相专求出离。故此无间宣说无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