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于诸盖中,心得解脱。”因为打坐修定以后,贪嗔痴慢疑这些心理的坏毛病就转过来了,没有了。看你们现在的行为,我经常观察你们:五盖啊还加上两层,五盖重得很,尽管在修行,盖是越来越盖得重。棉花盖了以后,加上石灰盖,石灰盖了以后,现在再加上水泥盖。所以真做功夫到了这个时候,这五盖都是考验自己的,你记住了,晓得自己有没有。。不要走邪见的路,心就真的得解脱了。比如,你看我们同学里有许多人,非常聪明,万事都知道,因为太聪明了以后,有个什么盖呢?疑盖就重,“咚”听到一个声音:“什么声音啊?”一边要看老师,一边(四处寻找声音)太聪明了,疑盖。换句话,也不够聪明,真聪明,坐在这里如如不动,一听,“咚”,那是录音机(的磁带)该换了,什么声音就知道了。定能生慧,那是慧聪。普通的聪明就是这样,眼睛咕噜噜东转西转,身体东凑西凑。你看,很聪明的人疑盖就越重,对不对?世界上的笨人少怀疑人家,聪明人特别爱怀疑别人,一天饭吃饱了,专门狗拿耗子多管闲事。耗子就是老鼠,狗去抓老鼠,多管闲事。这个是疑盖。 越聪明人贪盖也越重。说:我什么都不看,我只要看书。看书不是一贪啊?告诉你,看书也是一贪,我就恨死了自己的这一贪。一天到黑躲在书虫中,有时候气起来想都把它丢掉!但等到有人问:“我借这本书。”“哎,你不要给我弄坏了,看看就拿来啊。”我就是对书舍不得,什么都可以,书不能动。叫做“无药难医书史淫”啊。所以宋朝的辛稼轩有两句名作:“一生不负溪山债,百药难治书史淫。”(原文)写不写的出来?你们听过的都会写,没听过的就盖住了,这是第六盖。“不负溪山债,”名山胜境都走过了,“百药难治书史淫。”爱读书。这个瘾也是很顽固的,太过了,这个毛病去不掉,我经常引用他的这两句,非常有感慨。看到书就爱,到现在看到有新书出来,就跟同行的同学说:“哎,买一本,买一本。”“老师啊,这本书很贵。”“哎,管它什么价钱,买买。”就是这个。所以说,贪嗔痴慢疑一切盖,唯有得定,“心得解脱。” “由无间殷重作意故。”由于“无间殷重”,行住坐卧都在修这个定,都在这个观里。。哎,你们修定有时候越用功啊,越观不起来,为什么?第六意识的明了意识把它加重了,影像跑掉了,放轻松,它就来了。所以这个快慢要“不慢缓加行”,要你自己调整。道家把这个东西叫做“火候”。等于师傅教你炒菜,火候的老嫩,炒的咸,炒的淡,那是你自己的本事,师傅没有办法教的。所以,同样是做菜,同样的方法,同样的材料,每个人做出来的口味不同,就在这一点。做功夫也是这样,这个调整在于你自己。所以,“无间”,行住坐卧都在这个定境界中“由无间殷重作意故”—— “于诸结中,心得解脱。”真得了定,你心中的八十八种结使,贪嗔痴慢疑,这前五盖在唯识中叫什么?(有答:五钝使,根本烦恼。)对,根本烦恼。那么,加上哪五个后就变成结使了?(有答:见。)对,邪见、边见、身见等等,结使也叫见,见就是观念,思想观念。习,习气就是贪嗔痴慢疑。所以,三界中的(这些见、习)合起来,就是八十八个结使,或论九十九个结使,去了十个根本的,故只算八十八个。那么,心中要如何解开这些结呢?无始以来我们的习气就是个结,像一条绳子打的结。所以修行求解脱,这个结永远解不掉。所以结使也翻译成结习,习气的习。你看爱漂亮的人,我经常在街上看到,爱漂亮的小姐,一边走路,一边照橱窗玻璃,领带(正一正,师学做动作),爱漂亮爱美的结习。结,碰到镜子非照一下不可,这是爱美的结,不是爱镜子的结,这个观念要搞清楚。 爱美也是爱,爱字存在,万习的根本就来了。有爱就有欲,有欲一切等等就来了。所以这个结习之难除啊!结习要如何除呢?结习改掉了,就解脱了,就成小乘道了,就可以证果了。所以,改掉一个结习,证一分果位的(边境?)。什么叫证果?结习解脱清楚,自性清净的果啊,原来本来的成果就出来了。你以为果是一个苹果,是山上采下来,或是美国带回来的?你那里就有果。但是你的果位在哪里呢?结习绑住了,等于那个苹果外面被绳子、泥巴绑住了。所以“于诸结中,心得解脱”,要“无间”作意,起心动念,行住坐卧的时候,随时要修止观,“心得解脱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