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不从师而觉悟故。”不需要善知识老师的教育,自己随时能够进入,随时觉悟。 “广大作意者,谓诸菩萨为善了知生死过失,出离方便发弘誓愿,趣大菩提所有作意。”这是大菩萨的境界,大乘道。大乘道一切菩萨的愿力与普贤菩萨的大愿以止观法门来讲,叫做“广大作意”。我们都晓得普贤菩萨的十大愿:虚空有尽,我愿无穷。多伟大!虚空若是有边啊,我的愿力比虚空还大!然后一转,而虚空无有尽故,我愿故无穷。虚空是无量无边的,所以我的愿力也同虚空一样,也是无量无边。明知众生度不了,明知众生不可度,明知众生不能度,不要度,我也度,反正是你不爱我,我爱你,总是爱到底为止,这叫做菩萨“广大”愿。所以只有菩萨的境界才“发弘誓愿”。“弘”是那么广大,一切众生可以反对我,一切众生可以杀掉我,一切众生可以骂我,我始终慈悲一切众生,永远追随一切众生,此乃“弘誓愿”。“趣大菩提所有作意”,这是大乘道的菩萨发阿耨多罗无上菩提心的大愿,这叫“广大作意”。 “遍行作意者,谓佛世尊现见一切无障碍智相应作意。”“遍行作意”不是菩萨境界,是佛境界。“遍行”即无所不在,没有涅槃,没有佛涅槃,也没有正法、相法、末法,永远存在,都在一切众生的心中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,这叫“遍行作意”,只有佛的境界做得到。故《楞伽经》说:“无有佛涅槃,亦无涅槃佛。”佛在哪里?释迦牟尼佛随时都在,阿弥陀佛随时都在众生的心念中,“遍行作意”。 “若诸菩萨遍于三乘及五明处方便善巧所有作意。”包括了大乘菩萨道,“三乘”,“五明”,“方便善巧所有作意”,八万四千法门无所不知,无所不晓。 这叫做修止观瑜伽四十种作意的范围,都给你们解释完了。现在再进一步分析。你看弥勒菩萨多慈悲啊!一条条地反复讲。你们看懂了还是要听人家讲下去,这是表示你不粗心大意。你看弥勒菩萨说法,当时听的都是大菩萨,那还不懂吗?。。不一定懂,粗心就过去了,他再分析。 “此中了相作意,摄缘法缘义,余六作意,唯摄缘义,缘身等境四种作意,遍在七摄。”他说这四十种作意范围里的所谓“了相作意”怎么讲呢?“摄”即包含,包含了“缘法”、 “缘义”。谁解释一下“缘法”、“缘义”这两个名词啊?我喝一口茶,偷点懒。“缘”是所缘的境界,比如我们念佛是缘念佛而修法。开始修没有不所缘的,一种是“缘法”,缘什么法呢?四念处,四正勤乃至三十七道品都是法,乃至念咒也是法。密宗的念咒观想是属于四念处中的哪一法?你们居士都学过密宗的,讲讲看?参参看啊?这都是属于“缘法”。比如刚才讲的叫你们观明点,看佛像也是“缘法”,有一个方法,包括一切事。 “缘义”呢?“义”即理,参究这个理。比如《楞严经》:“觉海性澄圆,圆澄觉元妙。元明照生所,所立照性亡。”比如你们早晚课所念的《楞严咒》的咒子,“妙湛总持不动尊,首楞严王世稀有。销我亿劫颠倒想,不历僧祈获法身。”你们光念过去了,心中没有“缘义”,这句话的意义在哪里?什么是“销我亿劫颠倒想,不历僧祇获法身。”“我今得果成宝王。。。”你们念的时候有没有“缘义”呢?光是木鱼一敲,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过去了,这个意思你们没有去想过,不是“缘义”,也不是“缘法”。所以,修行皆不是“缘法”,就是“缘义”,义就是理。所以“了相作意”是包含了“缘法缘义”,乃至于“余六作意”都包含在内。 严重地讲,“了相作意”是“缘法、缘义”,及“余六作意”,包括了“缘义”在内,即参究这个道理,还有“缘身等境”,比如密宗的修气脉就是“缘身”。甚至道家的修气脉也是“缘身”。甚至于密宗莲花部的观想顶上俺字,心中阿字,膝盖上、肩膀上什么梵文字,怎么做手印、献曼达、献花这些等等都是修身,由身瑜伽修到卢舍那佛境界,一样可以成就。这是讲包括“缘身”等的四种作意。“遍在七摄”,普遍地,包括了缘法、缘义、缘身等等都包含在七个里头。 |